您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大国大党担当,也体现了中国引领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的感召力和积极作用。
村民有的承包大棚,有的常年在园区务工增加收入。我与山东一家食品公司签订了合同,花生准备走鲜果,收了就拉走,暂定每斤3.5元。
今年花生长势可以,就是前段时间遇上了连阴雨,大型机械下不了地,要不早就收完了。记者与驻村第一书记刘闯在村里行走,正在翻晒花生的村民李爱红抬起头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以冯庄组为中心的党群服务中心、村文化书屋、村卫生室等行政服务区,通过四区联动,推动王楼村乡村振兴。房前屋后、广场上晒满了花生、大豆等秋作物,扶贫车间里机器正高速运转赶制订单,番茄大棚内番茄开始采摘,田野里到处是机器轰鸣,村民正在紧锣密鼓抢收。尝到甜头的刘新春经过协调又承包了两座大棚,秋季的番茄开始采摘。
王大春说,他种植的弱筋小麦已与面包和饼干厂家签订了收购合同。尝尝,这是我家种植的花生,长得饱满。今年,该品种在项城、商水、西华、沈丘、淮阳等地规模种植。
来到周口市老磨坊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琳琅满目。周口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李永生表示,将抢抓机遇推广种植,扩大地理优势、技术优势,为芝麻及其加工产品工业化生产不断开辟新路。据了解,该示范区面积约3万亩,地势平坦,一马平川,2020年年初建成后,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打造千亿规模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行走在三川大地,满目尽是好丰光:智能农机大显身手,大棚基地硕果累累,玉米清香沁人心脾……田畴似锦、沃野生金。
其终端产品聚乳酸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清洁环保,可替代部分塑料产品实现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受到周口市的大力扶持。在研发和升级过程中,成功申报23项食用油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丰景不仅在于一时,更在于长远。经收获实测,该品种机收损失率在3%左右,较普通品种增产15%,机械化生产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50倍以上,亩节省成本200多元。
周口的秋收成绩单分外亮眼:商水县10万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1053.82公斤。厉佳 摄□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人间最美是金秋。商水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股长曹改路说。工农并进实现产业全链条增值10月23日,在位于周口国家农高区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玉米正一步步变为高附加值的金丹。
10月13日,走进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金色成了这里的主色调,田间地头,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玉米秆上硕大的玉米棒颗粒饱满。围绕率先建成农业强市的目标,周口突出抓好稳产保供、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三大任务,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让农业这张王牌更加闪亮。
近年来,周口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背后,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展粮食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发展空间的战略抉择。配合滴灌带、水肥一体机,高密度田块实现精准浇水、施肥,得以有效管理。
通过宽窄行定苗、品字形定苗、三角定苗,玉米种植密度从每亩4000多株提高到6000多株。今年玉米大丰收,示范方亩产超过2000斤,实现‘以秋补夏,引来了各地种粮大户前来参观。该芝麻品种为豫芝ND837,是国内首个抗落粒、宜机收芝麻新品种,由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选育,2022年,在周口多地示范种植。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说。来到示范区物联网控制中心,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俊峰指着大屏上不断切换的画面,自豪地说:我们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可远程管理农田、线上咨询专家,种地遇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我们时刻关注着芝麻领域的最新技术,省农科院培育出的可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芝麻,打破了芝麻不可机收的传统,大大减少了收割成本。
聚焦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等领域,周口由粮食与初级产品的生产区,逐步转向初级产品与中高端产品的输出地,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在农业强市与工业大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借助科技带来的东风,相关产业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近年来,周口市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资源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他流转的3000多亩地,有2000亩左右采用了密植栽培模式,种的时候就感觉,今年长势明显好于去年,专家们一测产,果然如此。
这些设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配合密植技术,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该品种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芝麻‘一熟就炸‘一碰就落、不适于机收的技术难题,推动芝麻生产迈向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新时代。
太康县常青农场百亩玉米示范方平均单产1082.49公斤……成果亮眼,振奋人心。科技赋能搭起农业现代化阶梯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这是促使秋粮单产提升的主要原因。该公司还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建立了农户+基地+工厂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在项城、商水有2.7万亩的白芝麻种植合作基地。
大数据、云计算,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选择200个县大力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和密植栽培模式,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商水正是其中之一。
其中一处示范方的主人是当地种粮大户邱守先据了解,本届华商节采取线下活动+线上活动方式,运用4K、5G、AR等技术手段进行实时传播,使全球华商通过此次文化盛典共聚商祖故里、共拜商祖王亥、共话华商精神、共谋发展大计,通过技术赋能点亮盛会,在线上打造永不落幕的华商节。
新华社客户端郑州10月23日电 10月21日至23日,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助力下,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宣传片和巨幅海报登上北京、上海、南昌、长沙、纽约、巴黎等全球多个城市的户外大屏,展示殷商之源、大美商丘的历史文化和尊商、重商、爱商的传统,并诚邀全球友人来此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以华商一家 同心致远为主题,贯穿商祖、商部落、商王朝、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这条主线,着力打造全球华商的寻根之旅、心灵故乡,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
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国侨商联合会、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承办,是天下华商寻根祭祖、沟通交流的文化盛事,自200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宣传片在上海徐家汇地铁站屏幕上播出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以华商一家 同心致远为主题,贯穿商祖、商部落、商王朝、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这条主线,着力打造全球华商的寻根之旅、心灵故乡,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宣传片在上海徐家汇地铁站屏幕上播出。
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国侨商联合会、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承办,是天下华商寻根祭祖、沟通交流的文化盛事,自200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新华社客户端郑州10月23日电 10月21日至23日,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助力下,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宣传片和巨幅海报登上北京、上海、南昌、长沙、纽约、巴黎等全球多个城市的户外大屏,展示殷商之源、大美商丘的历史文化和尊商、重商、爱商的传统,并诚邀全球友人来此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据了解,本届华商节采取线下活动+线上活动方式,运用4K、5G、AR等技术手段进行实时传播,使全球华商通过此次文化盛典共聚商祖故里、共拜商祖王亥、共话华商精神、共谋发展大计,通过技术赋能点亮盛会,在线上打造永不落幕的华商节9时9分,开幕式举行,摆向阳主持开幕式。
新华社客户端郑州10月23日电(记者唐健辉)九月九,拜商祖。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致辞。
评论留言